2009年11月19日,“青艾小屋”代表、汶川一小性教育教研组组长杨蓉老师发言
原来生命如此美丽
2007年4月,我校成为了《四川省学校性健康教育实施及推行计划》——四川省教育厅重大项目的协议学校,在小学教学中开始渗透性健康教育。
为了在学校争取教师加入“性”这个保守而敏感的话题研究,在宣传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教师自愿报名参与的方式,在变被动为主动的心理驱使下,先后竟然有13位教师加入了这个群体,为性教育在学校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在两年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们逐渐改变最初的肤浅理解——性教育即“性”的教育,建立起了“亲情教育”、“生命教育”、“自我保护教育”、“情感教育”的教育意识,把研究任务内化为一种教育责任,建立起了稳定的师资队伍。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65%的家长拒绝回答孩子的性问题,但也有90%以上的家长认为可以在三年级开始实施性健康教育,因此我们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与家长签订了《家长知情书》,提前告知家长孩子接受性教育的具体内容,因为尊重所以认同,大大增强了我们对性教育研究的信心。
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课后的师生讨论也逐渐增多,孩子们性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那些似懂非懂的问题也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了自己。记得一天早晨,一位住校的女生跑过来,悄悄对我说:“老师,我来月经了,能把这个放你这儿吗?”看着她递过来的卫生巾,我欣然点头让她放进柜子,她笑了笑,开心地走出了办公室。这一幕在以往的校园生活中是很难见到的,但现在却是那么自然的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发觉性健康教育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从容面对自己成长中的改变,也让我和孩子之间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了。
在两年的实施过程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段震后的日子。课题组的老师们并没有因为地震而放弃对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他们竟然在迁往自贡过渡时主动带上了课本、教参及相关书籍,要知道那可是千里大迁移啊!今年4月份我们又在过渡地义工组织的帮助下,请到了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和自贡市卫校的两位老师为我们开设专题讲座,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加义工组织的各种活动,学习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技能和方法,以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异地过渡,岗位变动,心理调整,24小时的教育教学管理,几乎耗尽了我们所有的精力,但我们没有放弃。生活指导老师深入学生寝室,从学生生活方面研究群体生活中的性健康教育方法,特别关注男女生的生理变化及男女生的性心理变化。教学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探讨在群体生活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在现在和将来管理好自己的性;如何保持自己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健康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多媒体设备,为了不让以漫画为特点的课堂性健康教育失去乐趣和色彩,我们的老师就自己绘制教学挂图,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讲解的内容,利用游戏、舞蹈、建立新的团队、写、画等教学形式,激起学生的交流欲望,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
孩子们异地复学,心里藏着对父母太多的思念,第一次离家,第一次真正的独立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给孩子们创建倾诉心声的机会,为了让他们懂得在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日子里更应该珍惜自己,我先后与高年级的孩子进行了《性与成长》、《好男孩好女孩》的话题讨论,从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变化两个方面与孩子进行了交流,帮助孩子处理好集体生活中男女生交往时的情绪、行为等问题,并将生命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引领孩子探寻生命的起源,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设计了《怀念母亲》一课,本课在08年的全国交流会上进行了展示,荣获了小学组一等奖。老师们也结合前一阶段的研究收获,撰写了关于学校性健康教育的优秀教案、教学成果、论文、活动设计等7篇,积极参与到《全国学校性健康教育成果集》的投稿活动中。
在学校实施性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学会了抚摸、鼓励、微笑、认同、融入,孩子们在读自己的基础上,学会了爱自己、爱别人。在讲真话、动真情、敞开心扉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密。也正是这些改变坚定了我们申请“省级性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青艾小屋”的决心,确定了在学校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在性健康教育得到稳定系统实施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
孩子永远是我们最关注的对象,社会的飞速发展、震后环境的改变、人际交往的方法等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成长,因此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汶川每个学校的核心话题。然而,初次尝试心理健康教育的我们面临着太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相信有一个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有在座各位专家学者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一定能将这颗爱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里,让他们真正懂得:原来,生命如此美丽……